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寮國環境問題及對策(歷史一 陳郁婷)


寮國環境問題及對策


寮國遭受了一些環境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相關的森林砍伐。 擴大商業性開發的森林,計劃額外的水電設施,食品和傳統藥

物的野生動物和非木材森林產品的國外需求,以及不斷增長的人口將增加對森林的壓力。 砍伐森林,不僅摧毀了寶貴的森林

每年至少有15萬至16萬公頃,在20世紀80年代,但也造成了侵蝕 - 導致下游淤積水庫,航道和灌溉系統 - 降低地下水位。 輪

歇種植的做法,不僅有利於極大地砍伐森林,但在1987年,也取得了寮國在世界上11個國家,共同負責80%以上的網絡世界

人均排放量10萬噸的碳排放量為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人均為1.17噸。 此外,在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1954至1975年),寮

國遭到嚴重轟炸,並留下了大量未爆炸的彈藥和炸彈的隕石坑,最終改變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政府的願望,以保留有價值的硬木商業開採和保護的森林環境,以及國際關注有關環境退化和許多野生動物物種的獨特的對

寮國的損失,有積極性的努力,以禁止刀耕火種的種植在全國各地(見自然資源 CH 2)。 這一政策有重大影響的高地居民

的生計依賴於輪歇種植水稻。 傳統的鄉村生活模式依賴於森林產品作為食物儲備在多年的稻米收成不佳,作為一個普通的水

果和蔬菜來源。 然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些收集系統打破在許多領域。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政府已成為制約清理林

地輪歇種植,並嘗試重新安置高地刀耕火種的農業村莊在低地的位置在那裡,水稻種植是可能的。 然而,無論是政府無能,

以確保遵守的措施和森林產品的吸引力,泰國錢抑制實施的限制。

雖然沒有減少的環境規劃,調查和立法環境顯著改善的可能性,在不久的將來,一些法令發出鼓勵環保。 這些法令包括保護

林地的一般原則,,削減某些樹種的禁令,法規狩獵,捕魚,而在乾燥的季節用火和規章的管理和保護林地,野生動物和魚

類。 使用糞肥和堆肥鼓勵幫助振興土壤。 燃燒還鼓勵多種形式的森林生長。

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承諾是肯定的憲法和政策尋找新的職業刀耕火種的修煉。 在1991年的農業和林業部建立了土地利用計劃,

根據國家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戰略。 該計劃儲備17.0萬公頃,其中森林保護9600000公頃,2.4萬公頃,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國

家公園,以及5.0萬公頃用於生產。 然而,主要是在紙面上的承諾:到2000年,優先級最高的公園 - 南屯 - 將被淹沒水電站大

壩。


心得:

       寮國有豐富的林木資源和動植物的多樣生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增加的需求,帶著商業性目的,大量地砍伐森林,如此造成了水土破壞、水庫淤積、河川水位下降等問題。我覺得除了發展經濟以外,自然環境的保護也是政府必須著重的一環,因為除了生態維護的考量,良好的環境保護比較能夠降低天然災害發生時造成的政府財政支出,同時,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也能作為吸引觀光客的賣點,為較無汙染的產業發展。



Laos-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olicy(原文)


Laos suffers from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deforestation. Expanding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of the forests, plans for additional hydroelectric facilities, foreign demand for wild animals and nonwood forest products for food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s, and a growing population put increasing pressure on the forests. Deforestation not only destroyed at least 150,000 to 160,000 hectares of valuable forest annually in the 1980s, but also caused erosion--leading to siltation of reservoirs, navigation channels, and irrigation systems downstream--and reduced groundwater levels. The practice of swidden cultivation not only contributes greatly to deforestation, but, in 1987, also made Laos one of eleven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at together were responsible for over 80 percent of net world carbon emissions amounting to a per capita emission of ten tons annually, compared with the world average of 1.17 tons per capita. Further, during the Second Indochina War (1954-75), Laos was heavily bombed and left with tons of unexploded ordnance and bomb craters that ultimately altered the local ecology.
The government's desire to preserve valuable hardwoods for commercial extraction and to protect the forest environment,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concern abou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the loss of many wildlife species unique to Laos, have motivated efforts to prohibit swidden cultiv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see Natural Resources , ch. 2). This polic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livelihoods of upland villagers dependent on swidden cultivation of rice. Traditional patterns of village livelihood relied on forest products as a food reserve during years of poor rice harvest and as a regular source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the 1990s, however, these gathering systems were breaking down in many areas. The government has restricted the clearing of forestland for swidden cropping since the late 1980s and is attempting to resettle upland swidden farming villages in lowland locations where paddy rice cultivation is possible. However, both the government's inability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the measures and the attraction of Thai money for forest products inhibi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trictions.
Although a lack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surveys, and legislation diminishes the likelihood of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e near future, a number of decrees were issued to encoura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se decrees include general principles for protecting forestland; prohibitions on cutting certain tree species; regulations on hunting, fishing, and the use of fire during the dry season; and regul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forestland, wildlife, and fish. The use of manure and compost encouraged to help rejuvenate soil. Burning also encourages many forms of forest growth.
The government's commitment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ffirmed in the constitution and in its policy of finding new occupations for swidden cultivators. In 1991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stablished a land use program under the National Forest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program reserves 17.0 million hectares, including 9.6 million hectares for forest protection, 2.4 million hectares for wildlife reserves and national parks, and 5.0 million hectares for production.However, the commitment is mainly on paper: the highest priority park--Nam Theun--will be flooded by a hydroelectric dam by 2000.





出處連結: http://www.mongabay.com/history/laos/laos-environmental_problems_and_policy.html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泰國洪水問題

  
             關於2011泰國洪水           韓文一 高郁傑

  2011年七月底泰國南部下起了連續的大雨,造成相當大規模的水災。洪水形成的原因,無非是雨量太多的緣故,然而氣候變遷、耕地開發以及政府未及時反應,也是造成該次嚴重水災的重要因素。因此我想,除了無法預測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該次水災造成泰國嚴重損失,有三百多人死亡,受影響的人數更是天文數字,也影響了泰國某些產品出口的障礙而損失大量泰銖收入,這場洪水對泰國來說是一場大浩劫。

  
  看了網路上一些資料,雖然那場洪水是因為連續暴雨以及正好碰上2011年的氣候異常,雪上加霜,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水災,但其中亦有不少的人文因素參雜著。如:許多農田因工業化而轉成工廠,造成土地蓄洪排水能力下降、水利部門水庫管理政策失當,未適時洩洪、洪水發生後治水策略失敗等等。或許洪水造成的傷害原本並不那麼嚴重,但加上上列因素後,讓災情加劇,一發不可收拾,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害。或許人類永遠無法戰勝大自然,但至少可以先從改善自己做起,要是有長遠的規劃、眼界,盡量兼顧生態與經濟的平衡發展,儘管無法預測下次水災的侵襲是何時,至少可以減低傷害。

  最後提供一個有趣的數據。今年(2012)泰國政府表示只要雨量正常,有信心不會發生像去年一樣的大水災。然而根據調查,有超過五成的泰國人民仍對政府處理水患的能力不具信心。經過一場水災,泰國失去的不僅僅是有形體的生命及財產,也都少失去的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演講心得

        因周遭環境的渲染,華人自認為承襲了中華正統儒家思想,但是真正從中了解其內涵卻是少之又少(包括我),但這場演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提問時間,提問的同學都來自東南亞國家,我突然疑惑了,雖然台灣的課本上都標示著儒家文化圈包含了東北亞與東南亞,然而他們與中國人對孔孟思想的認知是相同的嗎?這影響力真有如此強大可以遍及大半亞洲地區甚至逐漸滲透西方世界嗎?看著台上的波蘭學者,我想之後我會把答案找出來,進而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
       

演講的心得

101202045陳怡安
        聽完了這次的演講,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聽著來自波蘭的教授講述孔子文化,心中不禁對原本就已耳熟能詳的儒家產生了不一樣的漣漪。教授是以波蘭的觀點來闡述孔子文化在現代全球化社會中的定位,中國在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不僅是經濟發展與高樓大廈等等物質方面的現代化,軟實力的發展更是中國必須正視的重點之一,而孔子與儒家文化中的價值觀與和諧社會的傳統觀念,或許就是可以引領中國在快速崛起中,逐步走向穩定未來的核心價值。
        另外,藉由這場演講,也讓我認識了孔子書院的存在,原來國外也有許多人與機構正在瞭解與研究傳統中華文化,除了政治與經濟方面的交流,我覺得孔子書院也是一個很棒的文化交流管道,讓許多外國人可以有認識中國的機會。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印尼環境問題─霾害

100207227 地政二 張皓雯
2006印尼霾害
印尼燒芭(火耕)活動引發林火與煙霧,導致霾害,空氣污染嚴重危害當地民眾健康,並造成龐大經濟損失,除印尼本身以外,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皆受波及。
一、引起霾害的原因
印尼政府鼓勵民眾栽植椰子與橡膠樹,並允許農民將林地轉變成農耕地,蘇門答臘及加里曼丹的業者為了方便耕種,非法放火燒林整地,近年來皆導致森林大火,加上今年是超級「聖嬰年」,氣候異常乾旱,火勢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二、對東南亞的影響
1.生態危機:大規模的森林火災燒毀將近百萬公頃熱帶雨林,包括印尼婆羅洲、蘇門答臘、新幾內亞以及爪哇等地,相當於30-40%的台灣面積,多種生物物種不保,國家公園野象保留地亦遭到破壞,東南亞地區的長期生態平衡與環境穩定面臨危機。
2.公共衛生:單是印尼就有3萬5千人因霾害罹患呼吸疾病。
3.經濟損失:東南亞經濟亦遭損害,印尼及鄰國馬來西亞的機場連續數日因能見度過低被迫關閉,麻六甲海峽也因煙塵密布傳出撞船事件。霾害同時影響當地觀光收入,包括澳洲等國在內紛紛對東南亞發出旅遊警告,要求遊客注意呼吸道感染。根據新加坡一項調查指出,印尼霾害使新國民眾醫療支出大幅增加,工人生病請假增高導致生產力降低,人們也因霾害儘量不進行戶外娛樂,新加坡10月起因為霾害影響,已蒙受經濟損失達8,000萬新元(約5,052萬美元)。

三、解決方法
印尼位於婆羅洲上的「西加里曼丹」因森林大火煙霾蔽天,印尼當局試圖人造雨,清除霾害,但是沒有成功。西加里曼丹「昆甸市」的氣象站官員說,當地能見度只有1500公尺,看樣子,煙霾還會持續好一陣子。印尼有關當局1日曾試圖以飛機在主要的霾害區進行人造雨,但功敗垂成,至今沒有落下半滴雨。 (http://e-info.org.tw/node/13986)

據美聯社報導,印尼是東協十國當中,唯一沒有加入「超國界防霾害公約」的國家;不過由於印尼近年來,霾害越來越嚴重,鄰近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空氣品質也大受影響,甚至危及國民健康,因此今年特別強烈要求印尼,務必要拿出具體措施,防治霾害;而印尼終於在12日決定,要加入東協超國界防霾害公約。印尼從1990年代開始,幾乎年年都會有霾害,而霾害的起因,多半是當地的農人或商業集團,為了拓展耕地,非法放火燒了蘇門答臘或婆羅洲的森林所造成的。( http://e-info.org.tw/node/15189)

資料來源:
http://e-info.org.tw/?q=node/18009


印尼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不顧環境的保護,結果後果卻由所有的東南亞國家來承擔。面對全球環境問題,唯有各國都願意付出心力,達成共識,才能解決,這也是近年來各國正努力的方向。

艱辛的獨立之路--東帝汶

                       
                          (獨立的路上歷經滄桑,揮灑無數的血淚...........)

*歷史:

        16世紀前,帝汶島曾先後由以蘇門達臘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國和以爪哇為中心的滿者伯夷王國統治。1520年,葡萄牙殖民主義者首次登臨帝汶島,以開展紫檀木貿易為名滯留在那裏,逐漸建立起殖民統治。1613年荷蘭勢力侵入,于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並排擠葡勢力至東部地區。18世紀,英國殖民者曾短暫控制西帝汶。1816年,荷蘭恢復對帝汶島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簽訂條約,重新瓜分帝汶島,帝汶島東部及歐庫西歸葡,西部並入荷屬東印度(今印尼)。1942年日本佔領東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葡恢復對東帝汶的殖民統治,1951年名義上改為葡海外省。1960年,第1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1542號決議,宣布東帝汶島及附屬地為葡萄牙管理的領土。
         
      
 
       1975年葡政府允許東帝汶舉行公民投票,實行民族自決。主張獨立的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簡稱革陣)、主張同葡維持關係的民主聯盟(簡稱民盟)、主張同印尼合並的帝汶人民民主協會(簡稱民協)三方之間因政見不同引發內戰。革陣于1975年11月28日單方面宣布東帝汶獨立,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同年12月,印尼出兵東帝汶,1976年宣布東為印尼第27個省。接下來的20年裡,不斷發生抗爭運動,並造成了10-25萬人的死。(發生三次大規模屠殺,詳見影片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DcpbAjvTlL8 *1:03 )1975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亡過決議,要求印尼撤軍,呼吁各國尊重東帝汶的領土完整和人民自決權利。此後聯合國大會多次審議東帝汶問題。1982年聯大以50票讚成、50票棄權、46票反對,通過了支持東帝汶人民自決的決議。從1983年至1998年,在聯合國秘書長斡旋下,印尼與葡萄牙政府就東帝汶問題進行了十幾輪談判。
         
        20世紀90年代後期亞洲金融危機和印尼政權更迭後,在內外壓力下,印尼總統哈比比于1999年1月同意東帝汶通過全民公決選擇自治或脫離印尼。5月5日,印尼、葡萄牙和聯合國三方就東帝汶舉行全民公決簽署三個協議:東帝汶實行特別自治的憲政框架,東帝汶人民對自治方案進行直接投票的安全安排和操作程序。6月1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成立聯合國駐東帝汶特派團,負責東帝汶過渡初期工作。8月30日,東帝汶在聯合國主持下就國家地位問題舉行全民公決,45萬登記選民中約44萬人參加了投票,其中78. 5%拒絕自治並選擇脫離印尼。哈比比總統當日表示接受投票結果。投票後東親印尼派與獨立派發生流血衝突,東帝汶局勢惡化,聯合國特派團被迫撤出,約20多萬難民逃至西帝汶。
 
       9月,哈比比總統宣布同意多國部隊進駐東帝汶。此後,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成立由澳大利亞為首、約8000人組成的多國部隊,並于9月20日正式進駐東帝汶,與印尼駐軍進行權力移交。10月20日,印尼最高權力機構人民協商會議批準了東帝汶要求獨立的全民公決結果。同月,安理會通過第1272號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東帝汶過渡行政當局(UNTAET,簡稱聯東當局),全面接管東帝汶內外事務。2001年8月和2002年4月,東帝汶分別舉行制憲議會(議會)、總統選舉。東獨立運動領袖夏納納·古斯芒當選總統。2002年5月20日,隨著首任總統古斯芒的宣誓就職,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誕生。
 
        2006年4月下旬,新國家領導人上台後造成國內局勢緊張,法治接近崩潰。在東帝汶政府的要求,澳洲為首的國際維和部隊(ISF)5月下旬進駐東帝汶。8月,聯合國安理會設立聯合國東帝汶特派團(UNMIT),其中包括超過1,600人警察。東帝汶局勢隨之恢復穩定,2007年4月和6月的總統選舉及議會選舉基本上和平進行。2008年2月,反對派對總統和總理進行了一次不成功的攻擊。反對派頭目在襲擊中喪生,大多數叛軍於2008年4月投降。自此以來,東帝汶局勢較為穩定。
 
*個人感想:
        回溯歷史的長河,民主與自由的爭取犧牲了許多人民的生命,從美國大革命到南蘇丹獨立無一不是,看完東帝汶獨立的故事,立刻聯想到台灣民國76年的解嚴,那是經過許多自由鬥士付出的結果,以致於現在台灣人民可以很驕傲地向全世界說:我們是民主國家!我覺得我很幸運,一出生就能享受"自由",反觀東帝汶的人民經歷了這麼多流血事件,民主自由真的得來不易!!

*參考資料:
1.http://www.ncku.edu.tw/cseas/98CSEAS/p2c-Tim3.htm

2.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5%B8%9D%E6%B1%B6#.E5.8E.86.E5.8F.B2

3.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A5%E6%B3%BD%C2%B7%E6%8B%89%E8%8E%AB%E6%96%AF%C2%B7%E5%A5%A5%E5%B0%94%E5%A1%94

4.http://gb.123rf.com/photo_3467887_e-zaoe-a-a-a-oea-a-i-oec-c-e-a.html (國旗圖)

5.http://chuiyung.blogspirit.com/archive/2006/06/06/%E6%9D%B1%E5%B8%9D%E6%B1%B6%E7%9A%84%E9%99%A3%E7%97%9B.html

6.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360

7.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2%99%E7%B4%8D%E7%B4%8D%C2%B7%E5%8F%A4%E6%96%AF%E8%8A%92

*補充:
1.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D0611B6AD6472B1
有關於東帝汶大屠殺的紀錄片,有8集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越南 胡志明市

政治一  陳怡安

    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的城市,原名為西貢,現在的名字是為了紀念前北越革命領導人胡志明,也就是越南勞動黨的第一書記。旅遊胡志明市最宜人的時節是 12 月至隔年的 4 月,因為其他時間是這裡的雨季,空氣較濕悶,有點不舒服。熙攘熱鬧的胡志明市是越南的經濟重鎮,也是與外國交會的據點,目前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發展成為重要的亞洲都會,不過,胡志明市的街道仍滿是三輪車腳踏車、電單車和大批的乞丐。在胡志明市,三輪車是最普遍、最便宜的交通工具,還可以整天僱用一位車伕來載你,而且越南的三輪車非常特別,乘客是坐在車伕前面的椅子上,車伕則是在後面騎腳踏車。  
 

 
 
                                                                             胡志明市夜景
                                                             胡志明市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