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寮國環境問題及對策(歷史一 陳郁婷)


寮國環境問題及對策


寮國遭受了一些環境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相關的森林砍伐。 擴大商業性開發的森林,計劃額外的水電設施,食品和傳統藥

物的野生動物和非木材森林產品的國外需求,以及不斷增長的人口將增加對森林的壓力。 砍伐森林,不僅摧毀了寶貴的森林

每年至少有15萬至16萬公頃,在20世紀80年代,但也造成了侵蝕 - 導致下游淤積水庫,航道和灌溉系統 - 降低地下水位。 輪

歇種植的做法,不僅有利於極大地砍伐森林,但在1987年,也取得了寮國在世界上11個國家,共同負責80%以上的網絡世界

人均排放量10萬噸的碳排放量為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人均為1.17噸。 此外,在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1954至1975年),寮

國遭到嚴重轟炸,並留下了大量未爆炸的彈藥和炸彈的隕石坑,最終改變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政府的願望,以保留有價值的硬木商業開採和保護的森林環境,以及國際關注有關環境退化和許多野生動物物種的獨特的對

寮國的損失,有積極性的努力,以禁止刀耕火種的種植在全國各地(見自然資源 CH 2)。 這一政策有重大影響的高地居民

的生計依賴於輪歇種植水稻。 傳統的鄉村生活模式依賴於森林產品作為食物儲備在多年的稻米收成不佳,作為一個普通的水

果和蔬菜來源。 然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些收集系統打破在許多領域。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政府已成為制約清理林

地輪歇種植,並嘗試重新安置高地刀耕火種的農業村莊在低地的位置在那裡,水稻種植是可能的。 然而,無論是政府無能,

以確保遵守的措施和森林產品的吸引力,泰國錢抑制實施的限制。

雖然沒有減少的環境規劃,調查和立法環境顯著改善的可能性,在不久的將來,一些法令發出鼓勵環保。 這些法令包括保護

林地的一般原則,,削減某些樹種的禁令,法規狩獵,捕魚,而在乾燥的季節用火和規章的管理和保護林地,野生動物和魚

類。 使用糞肥和堆肥鼓勵幫助振興土壤。 燃燒還鼓勵多種形式的森林生長。

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承諾是肯定的憲法和政策尋找新的職業刀耕火種的修煉。 在1991年的農業和林業部建立了土地利用計劃,

根據國家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戰略。 該計劃儲備17.0萬公頃,其中森林保護9600000公頃,2.4萬公頃,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國

家公園,以及5.0萬公頃用於生產。 然而,主要是在紙面上的承諾:到2000年,優先級最高的公園 - 南屯 - 將被淹沒水電站大

壩。


心得:

       寮國有豐富的林木資源和動植物的多樣生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增加的需求,帶著商業性目的,大量地砍伐森林,如此造成了水土破壞、水庫淤積、河川水位下降等問題。我覺得除了發展經濟以外,自然環境的保護也是政府必須著重的一環,因為除了生態維護的考量,良好的環境保護比較能夠降低天然災害發生時造成的政府財政支出,同時,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也能作為吸引觀光客的賣點,為較無汙染的產業發展。



Laos-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olicy(原文)


Laos suffers from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deforestation. Expanding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of the forests, plans for additional hydroelectric facilities, foreign demand for wild animals and nonwood forest products for food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s, and a growing population put increasing pressure on the forests. Deforestation not only destroyed at least 150,000 to 160,000 hectares of valuable forest annually in the 1980s, but also caused erosion--leading to siltation of reservoirs, navigation channels, and irrigation systems downstream--and reduced groundwater levels. The practice of swidden cultivation not only contributes greatly to deforestation, but, in 1987, also made Laos one of eleven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at together were responsible for over 80 percent of net world carbon emissions amounting to a per capita emission of ten tons annually, compared with the world average of 1.17 tons per capita. Further, during the Second Indochina War (1954-75), Laos was heavily bombed and left with tons of unexploded ordnance and bomb craters that ultimately altered the local ecology.
The government's desire to preserve valuable hardwoods for commercial extraction and to protect the forest environment,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concern abou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the loss of many wildlife species unique to Laos, have motivated efforts to prohibit swidden cultiv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see Natural Resources , ch. 2). This polic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livelihoods of upland villagers dependent on swidden cultivation of rice. Traditional patterns of village livelihood relied on forest products as a food reserve during years of poor rice harvest and as a regular source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the 1990s, however, these gathering systems were breaking down in many areas. The government has restricted the clearing of forestland for swidden cropping since the late 1980s and is attempting to resettle upland swidden farming villages in lowland locations where paddy rice cultivation is possible. However, both the government's inability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the measures and the attraction of Thai money for forest products inhibi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trictions.
Although a lack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surveys, and legislation diminishes the likelihood of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e near future, a number of decrees were issued to encoura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se decrees include general principles for protecting forestland; prohibitions on cutting certain tree species; regulations on hunting, fishing, and the use of fire during the dry season; and regul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forestland, wildlife, and fish. The use of manure and compost encouraged to help rejuvenate soil. Burning also encourages many forms of forest growth.
The government's commitment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ffirmed in the constitution and in its policy of finding new occupations for swidden cultivators. In 1991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stablished a land use program under the National Forest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program reserves 17.0 million hectares, including 9.6 million hectares for forest protection, 2.4 million hectares for wildlife reserves and national parks, and 5.0 million hectares for production.However, the commitment is mainly on paper: the highest priority park--Nam Theun--will be flooded by a hydroelectric dam by 2000.





出處連結: http://www.mongabay.com/history/laos/laos-environmental_problems_and_policy.html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泰國洪水問題

  
             關於2011泰國洪水           韓文一 高郁傑

  2011年七月底泰國南部下起了連續的大雨,造成相當大規模的水災。洪水形成的原因,無非是雨量太多的緣故,然而氣候變遷、耕地開發以及政府未及時反應,也是造成該次嚴重水災的重要因素。因此我想,除了無法預測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該次水災造成泰國嚴重損失,有三百多人死亡,受影響的人數更是天文數字,也影響了泰國某些產品出口的障礙而損失大量泰銖收入,這場洪水對泰國來說是一場大浩劫。

  
  看了網路上一些資料,雖然那場洪水是因為連續暴雨以及正好碰上2011年的氣候異常,雪上加霜,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水災,但其中亦有不少的人文因素參雜著。如:許多農田因工業化而轉成工廠,造成土地蓄洪排水能力下降、水利部門水庫管理政策失當,未適時洩洪、洪水發生後治水策略失敗等等。或許洪水造成的傷害原本並不那麼嚴重,但加上上列因素後,讓災情加劇,一發不可收拾,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害。或許人類永遠無法戰勝大自然,但至少可以先從改善自己做起,要是有長遠的規劃、眼界,盡量兼顧生態與經濟的平衡發展,儘管無法預測下次水災的侵襲是何時,至少可以減低傷害。

  最後提供一個有趣的數據。今年(2012)泰國政府表示只要雨量正常,有信心不會發生像去年一樣的大水災。然而根據調查,有超過五成的泰國人民仍對政府處理水患的能力不具信心。經過一場水災,泰國失去的不僅僅是有形體的生命及財產,也都少失去的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演講心得

        因周遭環境的渲染,華人自認為承襲了中華正統儒家思想,但是真正從中了解其內涵卻是少之又少(包括我),但這場演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提問時間,提問的同學都來自東南亞國家,我突然疑惑了,雖然台灣的課本上都標示著儒家文化圈包含了東北亞與東南亞,然而他們與中國人對孔孟思想的認知是相同的嗎?這影響力真有如此強大可以遍及大半亞洲地區甚至逐漸滲透西方世界嗎?看著台上的波蘭學者,我想之後我會把答案找出來,進而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
       

演講的心得

101202045陳怡安
        聽完了這次的演講,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聽著來自波蘭的教授講述孔子文化,心中不禁對原本就已耳熟能詳的儒家產生了不一樣的漣漪。教授是以波蘭的觀點來闡述孔子文化在現代全球化社會中的定位,中國在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不僅是經濟發展與高樓大廈等等物質方面的現代化,軟實力的發展更是中國必須正視的重點之一,而孔子與儒家文化中的價值觀與和諧社會的傳統觀念,或許就是可以引領中國在快速崛起中,逐步走向穩定未來的核心價值。
        另外,藉由這場演講,也讓我認識了孔子書院的存在,原來國外也有許多人與機構正在瞭解與研究傳統中華文化,除了政治與經濟方面的交流,我覺得孔子書院也是一個很棒的文化交流管道,讓許多外國人可以有認識中國的機會。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印尼環境問題─霾害

100207227 地政二 張皓雯
2006印尼霾害
印尼燒芭(火耕)活動引發林火與煙霧,導致霾害,空氣污染嚴重危害當地民眾健康,並造成龐大經濟損失,除印尼本身以外,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皆受波及。
一、引起霾害的原因
印尼政府鼓勵民眾栽植椰子與橡膠樹,並允許農民將林地轉變成農耕地,蘇門答臘及加里曼丹的業者為了方便耕種,非法放火燒林整地,近年來皆導致森林大火,加上今年是超級「聖嬰年」,氣候異常乾旱,火勢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二、對東南亞的影響
1.生態危機:大規模的森林火災燒毀將近百萬公頃熱帶雨林,包括印尼婆羅洲、蘇門答臘、新幾內亞以及爪哇等地,相當於30-40%的台灣面積,多種生物物種不保,國家公園野象保留地亦遭到破壞,東南亞地區的長期生態平衡與環境穩定面臨危機。
2.公共衛生:單是印尼就有3萬5千人因霾害罹患呼吸疾病。
3.經濟損失:東南亞經濟亦遭損害,印尼及鄰國馬來西亞的機場連續數日因能見度過低被迫關閉,麻六甲海峽也因煙塵密布傳出撞船事件。霾害同時影響當地觀光收入,包括澳洲等國在內紛紛對東南亞發出旅遊警告,要求遊客注意呼吸道感染。根據新加坡一項調查指出,印尼霾害使新國民眾醫療支出大幅增加,工人生病請假增高導致生產力降低,人們也因霾害儘量不進行戶外娛樂,新加坡10月起因為霾害影響,已蒙受經濟損失達8,000萬新元(約5,052萬美元)。

三、解決方法
印尼位於婆羅洲上的「西加里曼丹」因森林大火煙霾蔽天,印尼當局試圖人造雨,清除霾害,但是沒有成功。西加里曼丹「昆甸市」的氣象站官員說,當地能見度只有1500公尺,看樣子,煙霾還會持續好一陣子。印尼有關當局1日曾試圖以飛機在主要的霾害區進行人造雨,但功敗垂成,至今沒有落下半滴雨。 (http://e-info.org.tw/node/13986)

據美聯社報導,印尼是東協十國當中,唯一沒有加入「超國界防霾害公約」的國家;不過由於印尼近年來,霾害越來越嚴重,鄰近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空氣品質也大受影響,甚至危及國民健康,因此今年特別強烈要求印尼,務必要拿出具體措施,防治霾害;而印尼終於在12日決定,要加入東協超國界防霾害公約。印尼從1990年代開始,幾乎年年都會有霾害,而霾害的起因,多半是當地的農人或商業集團,為了拓展耕地,非法放火燒了蘇門答臘或婆羅洲的森林所造成的。( http://e-info.org.tw/node/15189)

資料來源:
http://e-info.org.tw/?q=node/18009


印尼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不顧環境的保護,結果後果卻由所有的東南亞國家來承擔。面對全球環境問題,唯有各國都願意付出心力,達成共識,才能解決,這也是近年來各國正努力的方向。

艱辛的獨立之路--東帝汶

                       
                          (獨立的路上歷經滄桑,揮灑無數的血淚...........)

*歷史:

        16世紀前,帝汶島曾先後由以蘇門達臘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國和以爪哇為中心的滿者伯夷王國統治。1520年,葡萄牙殖民主義者首次登臨帝汶島,以開展紫檀木貿易為名滯留在那裏,逐漸建立起殖民統治。1613年荷蘭勢力侵入,于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並排擠葡勢力至東部地區。18世紀,英國殖民者曾短暫控制西帝汶。1816年,荷蘭恢復對帝汶島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簽訂條約,重新瓜分帝汶島,帝汶島東部及歐庫西歸葡,西部並入荷屬東印度(今印尼)。1942年日本佔領東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葡恢復對東帝汶的殖民統治,1951年名義上改為葡海外省。1960年,第1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1542號決議,宣布東帝汶島及附屬地為葡萄牙管理的領土。
         
      
 
       1975年葡政府允許東帝汶舉行公民投票,實行民族自決。主張獨立的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簡稱革陣)、主張同葡維持關係的民主聯盟(簡稱民盟)、主張同印尼合並的帝汶人民民主協會(簡稱民協)三方之間因政見不同引發內戰。革陣于1975年11月28日單方面宣布東帝汶獨立,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同年12月,印尼出兵東帝汶,1976年宣布東為印尼第27個省。接下來的20年裡,不斷發生抗爭運動,並造成了10-25萬人的死。(發生三次大規模屠殺,詳見影片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DcpbAjvTlL8 *1:03 )1975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亡過決議,要求印尼撤軍,呼吁各國尊重東帝汶的領土完整和人民自決權利。此後聯合國大會多次審議東帝汶問題。1982年聯大以50票讚成、50票棄權、46票反對,通過了支持東帝汶人民自決的決議。從1983年至1998年,在聯合國秘書長斡旋下,印尼與葡萄牙政府就東帝汶問題進行了十幾輪談判。
         
        20世紀90年代後期亞洲金融危機和印尼政權更迭後,在內外壓力下,印尼總統哈比比于1999年1月同意東帝汶通過全民公決選擇自治或脫離印尼。5月5日,印尼、葡萄牙和聯合國三方就東帝汶舉行全民公決簽署三個協議:東帝汶實行特別自治的憲政框架,東帝汶人民對自治方案進行直接投票的安全安排和操作程序。6月1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成立聯合國駐東帝汶特派團,負責東帝汶過渡初期工作。8月30日,東帝汶在聯合國主持下就國家地位問題舉行全民公決,45萬登記選民中約44萬人參加了投票,其中78. 5%拒絕自治並選擇脫離印尼。哈比比總統當日表示接受投票結果。投票後東親印尼派與獨立派發生流血衝突,東帝汶局勢惡化,聯合國特派團被迫撤出,約20多萬難民逃至西帝汶。
 
       9月,哈比比總統宣布同意多國部隊進駐東帝汶。此後,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成立由澳大利亞為首、約8000人組成的多國部隊,並于9月20日正式進駐東帝汶,與印尼駐軍進行權力移交。10月20日,印尼最高權力機構人民協商會議批準了東帝汶要求獨立的全民公決結果。同月,安理會通過第1272號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東帝汶過渡行政當局(UNTAET,簡稱聯東當局),全面接管東帝汶內外事務。2001年8月和2002年4月,東帝汶分別舉行制憲議會(議會)、總統選舉。東獨立運動領袖夏納納·古斯芒當選總統。2002年5月20日,隨著首任總統古斯芒的宣誓就職,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誕生。
 
        2006年4月下旬,新國家領導人上台後造成國內局勢緊張,法治接近崩潰。在東帝汶政府的要求,澳洲為首的國際維和部隊(ISF)5月下旬進駐東帝汶。8月,聯合國安理會設立聯合國東帝汶特派團(UNMIT),其中包括超過1,600人警察。東帝汶局勢隨之恢復穩定,2007年4月和6月的總統選舉及議會選舉基本上和平進行。2008年2月,反對派對總統和總理進行了一次不成功的攻擊。反對派頭目在襲擊中喪生,大多數叛軍於2008年4月投降。自此以來,東帝汶局勢較為穩定。
 
*個人感想:
        回溯歷史的長河,民主與自由的爭取犧牲了許多人民的生命,從美國大革命到南蘇丹獨立無一不是,看完東帝汶獨立的故事,立刻聯想到台灣民國76年的解嚴,那是經過許多自由鬥士付出的結果,以致於現在台灣人民可以很驕傲地向全世界說:我們是民主國家!我覺得我很幸運,一出生就能享受"自由",反觀東帝汶的人民經歷了這麼多流血事件,民主自由真的得來不易!!

*參考資料:
1.http://www.ncku.edu.tw/cseas/98CSEAS/p2c-Tim3.htm

2.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5%B8%9D%E6%B1%B6#.E5.8E.86.E5.8F.B2

3.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A5%E6%B3%BD%C2%B7%E6%8B%89%E8%8E%AB%E6%96%AF%C2%B7%E5%A5%A5%E5%B0%94%E5%A1%94

4.http://gb.123rf.com/photo_3467887_e-zaoe-a-a-a-oea-a-i-oec-c-e-a.html (國旗圖)

5.http://chuiyung.blogspirit.com/archive/2006/06/06/%E6%9D%B1%E5%B8%9D%E6%B1%B6%E7%9A%84%E9%99%A3%E7%97%9B.html

6.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360

7.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2%99%E7%B4%8D%E7%B4%8D%C2%B7%E5%8F%A4%E6%96%AF%E8%8A%92

*補充:
1.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D0611B6AD6472B1
有關於東帝汶大屠殺的紀錄片,有8集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越南 胡志明市

政治一  陳怡安

    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的城市,原名為西貢,現在的名字是為了紀念前北越革命領導人胡志明,也就是越南勞動黨的第一書記。旅遊胡志明市最宜人的時節是 12 月至隔年的 4 月,因為其他時間是這裡的雨季,空氣較濕悶,有點不舒服。熙攘熱鬧的胡志明市是越南的經濟重鎮,也是與外國交會的據點,目前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發展成為重要的亞洲都會,不過,胡志明市的街道仍滿是三輪車腳踏車、電單車和大批的乞丐。在胡志明市,三輪車是最普遍、最便宜的交通工具,還可以整天僱用一位車伕來載你,而且越南的三輪車非常特別,乘客是坐在車伕前面的椅子上,車伕則是在後面騎腳踏車。  
 

 
 
                                                                             胡志明市夜景
                                                             胡志明市市政府

泰國 曼谷

風管二陳怡中



是個兼具古老氣息和現代風情的東方大城,更是個處處充滿讚嘆的地方。這個城市是於1782年由恰克里(Chakri)王朝的王所建,也是今日泰國政治文化和商業中心以及首都所在,曼谷的正式名稱為「克倫太普」(Krungtep),也就是「天使之城」的意思,目前的人口超過6百萬人。

  東南亞著名的湄南河橫穿過泰國首都曼谷市,把整個曼谷分闢為東西兩個部份,湄南河就像一條彩帶,給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的色彩。而這條河流的水上交通,也成為曼谷的重要樞紐,並且產生了水上市場,運河岸邊並排的水上人家,滿載著蔬菜和大小船隻,更因而讓曼谷贏得了「東方威尼斯」的封號。

  曼谷,是以在市區內呈現北S型走向的「湄南河」為中心所發展起來的城市,自從1767年河川西側的通布里地區建立起王朝以來,便湧入了來自各地的人潮。曼谷的觀光地區大致可以分成王宮周邊、杜喜區周邊、中國城、新路&西隆路周邊、暹邏廣場周邊、羅嘉丹利路周邊、蘇昆維路周邊、通布里區等8個區域。

曼谷的精華在於金碧輝煌的皇宮和佛寺建築,市區內大約有3百座佛教寺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拉瑪一世皇所建的玉佛寺。另外,遊覽水上市場也是認識這個城市相當不錯的選擇,您不妨在水上人家的交易買賣過程中,體驗泰國人生活的動力。抑或欣賞泰國人細膩而優雅的傳統舞蹈,從曼妙的肢體語言,品味萬千柔情。

  而曼谷繁華多采的夜生活,在東南亞地區更可說是首屈一指,各種娛樂應有盡有,尤其對於喜愛蒐集奇珍異品的旅客來說,曼谷的大型購物中心更是規劃完善,包括泰國著名的蠶絲製品,印染棉布、珠寶、銅器和各類手工藝品一應俱全。宛如一串串黃金珠鏈的泰國國花-金鏈花(Rajapruek),在泰北叫做Lom Laeng,泰國東北稱為Koon。每當乾燥季節來臨時,金鏈花會在樹梢開滿了像瀑布一般的黃澄澄花?,尤其每年的2到5月,整顆樹只見黃花綻放。泰國人認為這些像黃金般燦爛顏色的花?,會讓人的靈魂愉悅豐富,而金鏈樹不但是國花之外,並且具有烹飪、醫療等多方面的用途。

  漫步曼谷的河岸區,偶爾邂逅一兩個供著花圈的神龕,或是替人看相的命相師,婦女搖著滿載著水蓮花的舢舨,寺廟裡的風鈴在沈靜的空氣中迴響著。黃昏的夕陽染紅了皇宮的黃金尖頂,美麗的景致,盡在舉手投足之間,而這種耐人尋味的感覺,也只有親身體驗才可以感受得到。

  由於人民受到佛教教義度化的洗禮,泰國人認為微笑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祕方,親切和藹的笑容,更讓來此地的觀光客享有賓至如歸的感受。曼谷之於泰國,正如巴黎之於法國,或倫敦之於英國一般,代表著這個國家的精神和文化,走一趟曼谷,感受泰國活潑、多變的獨特風貌吧! 

歷史

    泰國人稱曼谷為“軍貼”,意思是“天使之城”。將其泰文全稱轉為拉丁文字,長達142個字母,是全世界上最長的地方名字。為方便外國遊客的稱呼,泰國便將曼谷簡稱為“Bangkok”。

    原先是漁村,吞武裏王朝興起時,曼谷逐漸形成了一些小集市和居民點。1782年,曼谷王朝拉瑪一世把都城從湄南河以西的吞武裏遷至河東的曼谷。拉瑪一世在此造宮殿、修城牆,大王宮和玉佛寺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拉瑪一世並興建了曼谷最早的九條街道,其中以唐人街的三聘街最為著名。拉瑪二世和三世統治時期城內增建和維修了許多佛寺,其中以臥佛寺和金山寺為代表。拉瑪五世時期曼谷的大部分城牆被拆除,新建了馬路和橋樑。1892年曼谷城裏通了電車。1916年建立了第一所大學。1937年以湄南河劃分成曼谷和吞武裏兩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城市發展迅速,面積、人口大大增加。1971年兩市合併成曼谷-吞武裏都市區,面積達290平方千米。1972年組成曼谷吞武裏京都,又稱大曼谷,面積2000平方千米。

柬埔寨 金邊

歷史    韓文一許舒宣


一四三一年,柬埔寨的首都自北方的吳哥窟(Ankor Wat)遷都至金邊,一說是為避開暹羅侵擾,另說則是吳哥文明淪落了。由湄公(Mekong)河、巴塞(Bassac)河與洞里薩(Tonle Sap)河三河匯流的金邊,輾轉成為柬埔寨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中心。但事實上,古都吳哥窟所在的暹粒,才真的是轉動柬埔寨經濟的小馬達,一年可以吸引一百五十萬以上的觀光人潮。許多人飛進金邊完全是為了轉機進吳哥,而這樣的商機,也因另闢了直飛暹粒的班機後,讓金邊的波成東機場顯得有些落寞。


金邊,如柬埔寨的大妻,名分俱足,外相風光,但真正受寵的卻是北方的吳哥小妾。這一切全拜七百多年前,元朝使節周達觀所著《真臘風土記》,根據這本優秀的歷史與文化地理著作,一八五八年,法國探險家亨利.穆奧(Henri Mouhot)在荒煙蔓草的叢林中,精準無誤地找到了消失四百年的吳哥廢墟。靠著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如今政府坐收觀光門票(一人一天美金二十元),即可安枕無虞地豐盈國庫,文化的確是筆好生意。


儘管柬埔寨的榮光盡在吳哥窟,但柬埔寨的近代史卻在戰爭與外侮的侵擾下,顯得坑坑巴巴,十分難堪。越南、泰國都曾進犯,其中法國又陸續殖民了柬埔寨近九十年,一九七○年,美國支持朗諾(Lon Nol)進行軍事政變,成立高棉共和國;為了推翻朗諾的親美政權,國王首肯波布(Pol Pot)進入金邊市,本以為是解民倒懸,誰知卻是引狼入室,一九七五年共產黨「解放」了柬埔寨,開始了一段令人縮頸股慄的歷史。四年之內赤棉政權(Khmer Rouge)荼毒血刃了將近兩百萬人,在金邊遺下一道深深的傷口。


攝氏二十八度的炙陽高溫,步入由中學改造的S21監獄營,卻有一股陰氣逼人。行刑床上的枷鎖鐵鍊、刀鋸鼎鑊鏽痕斑駁,褪色遺照、堆疊白骨、災難無言的示現,展場內外一片靜寂,只有夏蟲無知、單調地低鳴。

在柬埔寨,老一輩多會說法語,新世代的柬埔寨年輕人則以英語為主要的經濟語言。柬埔寨人極佳的語感,在英語及法語的學習上似乎並不困難。只是學習的不積極,與教育制度的問題,仍然是這個國家進步的一大阻礙。在當地經營旅行社的商人認為,柬埔寨人本性質樸,唯一的缺點是思考模式往往只能單線進行。


「一定是波布把柬埔寨的聰明人都殺光了,現在才會都留一些蠟燭(不點不亮)。」另位氣極了的台商這樣說。


柬埔寨全國有百分之八十為不識一丁的農民,城市與鄉村生活水準落差極大,百分之四十的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努力工作糊口都來不及,實在談不上受完整的教育,內戰把柬埔寨往後拖行了四十年。


「『學習』這字眼就等同於『找死』。」在S21每日下午三點定時放映的紀錄片中,受害婦人難掩當時受迫害時的恐懼與憤怒,斬釘截鐵地控訴著。唯恐知識分子的反抗,本身曾擔任中學老師的波布,幾乎殺光了柬埔寨當時的醫生、老師及菁英分子,蘭摧玉折之下,教育出現斷層。


赤棉政權滅絕了將近兩百萬同胞的性命,然對柬埔寨人心靈的殘害,更難以量化估計。


自從一九五三年十一月獨立,五十多年以來,柬埔寨的政局一直處於動盪,政權更迭,戰亂連年。戰後的柬埔寨,像一個搖搖欲墜的學步兒,在邁向經濟開發與民主的路上趑趄前行。


資料來源: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104/jin.htm



Pattaya                100509317 歐西二 邱語萱

 


 

 

 

 

 

 

 

 Pattaya,位於泰國中部,暹邏灣東岸,是一個時時充滿來自各國觀光客的海灘度假勝地。

  會選擇這個城市的原因是今年寒假才和家人去過一次,深深覺得這個地方是一個很棒很美麗的城市,所以想要對它有多一點的了解。

  Pattaya位於曼谷東南方約150公里處,只需兩小時車程,這裡昔日是泰國王室海上俱樂部的所在地,原本只是一個小漁村,從1950年開始之後,因為本身的天然條件優沃,再加上離首都曼谷很近,擁有十分便捷的交通機能,所以吸引了不少遊客,在越戰期間更經常有數千名美國大兵到此休息調劑,因此得以飛快發展,現在更是泰國享譽國際的度假區。在和家人旅遊的期間我們也去了一個原本是屬於美軍的海灘俱樂部遊玩,並參與了許多有趣的水上活動。

  近年來泰國政府為了使Pattaya的旅遊品質更符合國際旅客的要求,泰國觀光局及各單位致力於Pattaya的改造工作,包括建立完善的自來水及烏水處理設備、還有多處新啟用的娛樂場所,像是亞洲首座的「信不信由你」博物館、大型電影城購物中心 、Lake Land滑水場、風帆暨水上摩托車中心、玻璃瓶博物館、雲石公園等。

  置身在Pattaya,令人十分難以相信自己身在泰國,沙灘上充滿了各種顏色的人種,聽導遊說許多是遠自俄羅斯來這裡度假避寒的!由於有了大量的觀光人潮,此處的夜生活更是精采萬分,在我們前往居住飯店的整條街下來,幾乎間間都是PUBBAR等的娛樂場所,夜生活的精采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寮國首都 永珍

  
  我是韓文一高郁傑。
  永珍,是寮國的首都,亦是寮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永珍位於湄公河左岸平原,呈新月型,因此又被稱為「新月之城」。永珍保留了寮國式純樸風貌,常可見傳統市場、寺廟等。曾被法國殖民過的寮國,亦在永珍留下一些殖民的痕跡,如小凱旋門。

(小凱旋門)

  
  永珍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大致上夏雨冬乾,冬天低溫因地勢影響,可能出現極端低溫現象,但大致上與台灣南部氣候類似。

  永珍儘管為寮國發達的區域,卻少見高樓大廈林立的畫面,其中的原因便是與「塔蠻」有關。塔蠻為寮國歷代國王、高僧的「靈骨塔」,共三層樓高,為了表示尊敬,市區建築都不會超過其高度。

(塔蠻)


  永珍跟泰國僅有一河(湄公河)之隔,因此建有一座橫跨湄公河的友誼橋,並能通過公路到達曼谷。

  對我而言,寮國在東南亞國家中是較不熟悉的一個國家,因此決定介紹它的首都。
  

泰國 清萊

我是韓文一 李雅筑
我將我收集的資料作成powerpoint
大家可以去看看喔!
http://nccu-edu-tw-prod.campuspack.net/Users/Wjdnvt.7681/Blog_0

菲律賓達沃市



101103050歷史一陳郁婷

簡介
達沃市是菲律賓棉蘭老島最重要的城市。地處棉蘭老島東南部,南臨蘇拉威西海,東臨達沃灣,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都很優越,堪稱地大物博。面積2433.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47,116人(2000年),加上流動人口超過200萬,是菲律賓第三大城市。達沃是菲律賓棉蘭老島的經濟和行政中心,面臨大海,港口又寬又深,是個天然良港。30多年前,它是菲律賓的第六大城市,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僅次於馬尼拉和宿務的第三大城市。在工商業區和住宅區之間,有許多椰林和香蕉園,好像一個遼闊的大果園,環境十分幽靜,因而人們都稱它為南海樂園



歷史
1528年西班牙人到來之前,在達沃地區就居住著各種少數民族。達沃的第一個西班牙殖民點於1591年建於東達沃,那里居住的穆斯林奮起反抗西班牙人的統治。1900年,日本人來到達沃,他們種植馬尼拉麻,注重發展漁業和貿易,建起了大使館,學校,報社和佛教寺廟。他們把這裡稱小日本。戰後達沃的經濟繁榮起來,各地外來人口來這裡謀生,外來人口中以米沙鄢人居多。


農業
農業是達沃市的最大的經濟產業,農業用地佔土地面積的43%。大片的香蕉菠蘿咖啡豆椰子的種植園佔據了大部分的土地。用於居住、公共設施、商業以及工業用地大約佔據土地總面積的10%。可用於建設的土地佔土地總面積的15%,農業用地將最多佔用土地面積的67.19%。剩餘的17.68%的土地則為森林和保留用地。因擁有最漂亮的蘭花品種-waling-waling被譽為菲律賓的蘭花之城,同時,達沃市盛產西瓜、芒果、榴蓮、柚子、紅毛丹果、草莓、菠蘿等,而被譽為菲律賓的果籃子達沃還是著名的馬尼拉麻的加工中心,輸出的麻佔全國首位,加上其他貿易,這個市的年出口額達20億比索之多。這裡有個膠合板廠,生產的膠合板銷往歐洲,也運到香港轉銷中國。達沃的蔬菜、水果非常豐富。菜市場裡,除了、肉、蔬菜和各式各樣的大魚小魚和其他水產品外,椰子、甘蔗、香蕉、芒果、菠蘿和各種叫不出名字的熱帶水果應有盡有。這裡還有琳瑯滿目的鮮花。每到情人節時,一群群青年男女熙來攘往,爭相為自己的情人購置五顏六色的鮮花。





觀光資源
達沃的生態旅遊剛剛起步,森林和其他自然景區都得到很好的保護。但由於旅遊部門所做的宣傳不夠,到這裡來旅遊的遊客不多。達沃保持的自然風光原貌低價特色,優美異常,即使旅遊設置不足也值得到此一遊。




資料來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345330.htm百度百科

檳城

我是歐法三 99509103 葉嘉恩

其實我會想找檳城的原因 純粹是因為有個馬來朋友住在檳城...
起初我覺得檳城這個名子應該是跟檳榔有關係,後來發現果真與檳榔有關係!

檳城--東方之珠
檳城,一向有東方之珠的稱號,是東方城市中最如詩如畫及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它位於馬來西亞道西北的海岸邊。檳城這名字,乃取自當年遍佈在該島上的檳榔樹而來的。

檳城於1786年時被英國殖民政府開發為遠東最早的商業中心,今日的檳城,已經是一個反映東西方獨特情懷的熙熙攘攘之大都會了。檳城,又稱為檳榔嶼,是一個大型島嶼,緊鄰馬來半島,控制馬六甲海峽。

自西元十七世紀以來,一直是馬來半島上最重要的商業活動中心,因此檳城融合了中國、馬來、荷蘭、葡萄牙及英國等多種文化的特色。今天的檳城仍是馬來西亞最繁榮的國際大都會之ㄧ,不但城市景觀迷人,而且工商業發達,成為遊客的購物天堂。

檳城州是由檳城島及半島威省的共同組成。兩塊土地是由全長13.5公哩的檳威大橋所連接在一起,這座橋也是亞洲最長的橋樑之一。此外,這裡亦有通往威省的渡輪服務。

位於檳城島的喬治市是該州的首府,這是一座富有歷史傳統的城市,如今它已經被規劃及發展成現代化的都市了。檳城的某些地區還保有過去非常古老及典雅的足跡,例如:狹窄的街道、三輪車、廟宇及業者辛勤搬運貨物等景象,這些似乎是屬於被遺忘的時代之景象。

檳城亦是新、舊貨品的購物天堂,旅客可在此購得價廉物美的貨物。舉凡各類照相機、各種類的電子及電器產品、服裝、峇迪布料、紀念品、古文物及玩具飾品等,皆可以很低廉的價格買到。檳城島也以其美食聞名於本區域,食物種類從娘惹美食到小檔口的油飯、炒粿條(河粉)及檳城叻沙等,其食物風味和其他州屬有很大的差別。

檳城人文薈萃,活動節慶特別多,被譽為東方明珠,是馬來西亞旅遊必至之據點。 
檳城的街道,古典與現代建築交相林立。三輪車穿梭其間,發人思古之幽情。迷人的海灘、獨特的風景,以及令人垂涎的美肴,更是這個城市迷人的地方。倘若你想深刻體味這裡的風情,那麼,徒步而行將是最佳的旅遊方式。



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印尼首都─雅加達



100207227 地政二 張皓雯
6.jpg
歷史悠久的雅加達市,早在十四世紀時,便以如今位於城市北區的巽他卡拉巴港(Sunda Kelapa)為中心,逐漸發展成隸屬西爪哇最後的一個印度教王國——巴查查拉王朝(Pajajaran)所擁有的城市。 緣於港口位置的優越性,在一五九六年荷蘭人占據印尼以前,雅加達一直是西方海上強權國家心目中最佳的香料貿易據點。一度被更名為巴達維亞(Batavia)的雅加達,經過荷蘭人三百年的殖民後,隨著印尼在一九四五年宣示獨立,也終於重回祖國懷抱,正式成為全國一萬七千五百零八個島嶼的首府。 如同亞洲其他開發中的國家,印尼自七○年代開始,因為國內政局的暫趨穩定,加上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各國資金不斷流向勞動力密集、工資低廉的地區,在九○年代,首都雅加達,確實也曾與泰國的曼谷、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平起平坐,同被視為繼新加坡、漢城、台北、香港之後,亞洲城市的明日之星。 當時,除了台灣的統一企業、東元電機、世界知名的花旗與匯豐銀行等集團,相繼進駐大量投資外,印尼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原油、木材、煤、碳、錫、鐵、鋁等,也成為雅加達在激烈的國際城市競爭中,最有利的後盾。 如今雅加達光鮮亮麗的市容,幾乎超過一半的基礎,都是奠立於這段時間;不管是占據譚林大道與獨立南街上、湛藍輝煌的印尼中央銀行,還是由文華酒店、凱悅飯店、印度尼西亞旅店等所包圍的「歡迎之門」(Welcome Statue),所有建築物存在的目的,無非都是透過雅加達的大門,向世人展現印尼的改變。 於是,雅加達就是印尼,印尼就是雅加達,較之廣大的鄉村,前者提供了無數的工作機會,既是印尼的政經中心、富裕的國都大門,也是所有印尼人心目中的天堂,淘金致富的好地方。 
據雅加達市的戶政資料顯示,該市目前登記有案的人口,差不多有九百萬,但如果把來自四面八方的境內移民也算進來,這個數字,恐怕有超過千萬之譜。 爆炸的人口,追趕不及的市政建設,雅加達氣派非凡的高樓玉宇背後,於是有了陽光照不到的另一面。

*雅加達貧民窟的真實生活http://blog.qq.com/qzone/731374084/1330859446.htm




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一則東南亞的神話故事

                                                             
                                                           牛的傳說(by 韓文一 高郁傑)

       上帝創造的大地,接著創造的人類和獸類。為了不讓人類和獸類死於飢餓,上帝吩咐他的僕人--一位善良的神把稻米、西瓜、玉蜀黍、草等分給人類和獸類。上帝規定稻米等穀物及水果給人類吃,而草類則給獸類吃。

        一天,上帝將兩個籮筐交給這位神,一個筐裝著稻子,另一個則裝著草籽。上帝吩咐這位神先將稻米種下,好讓人類免於挨餓,再將草種下,使獸類免於飢餓。然而這位神卻粗心的搞錯了兩個筐的位置,而先將草類種下,於是大地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草類,獸類便吃起了草。等到這位善良的神發現自己的錯誤,他便急急忙忙地撒下種子,然而卻為時已晚,大地遍布著草類,只剩下一小塊田能種稻。於是,善良的神回到天庭跟上帝認罪卻也無法挽救。
⋯⋯

         人類此時開始抱怨,他們辛勤的工作耕種穀物,然而稻穀的生長卻不如草那樣蓬勃,一切都是因為當時那位神急急忙忙地撒下種子造成的

       上帝決定要懲罰這個粗心的神,於是將他變成一頭牛,讓他永生永世都得吃草,永生永世都得替人類幹活。

        從那時起,牛總是替人類做最粗重的活,而當牛不小心吃了稻子的苗,總是會被農夫狠狠抽打。這位善良的神,因為自己一時的粗心,就得忍受這樣的懲罰。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家庭文化比較韓文一 李雅筑

    東南亞地區一直是我國外籍配偶來源最多的地區近年來在台灣成為一新族群,但普遍來說台灣與東南亞人民還有許多不了解,因此在台灣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文化摩擦的問題

    在東南亞家庭中,婆婆的地位並不比台灣來的崇高,所以外籍新娘嫁入台灣地區後,會對台灣婆婆的地位與喜歡以自居管理者的現象感到不可思議。雖然東南亞文化普遍深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注重家庭觀,且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觀念,然而兩個不同原生家庭與文化間的差異,仍是無可避免地會在婚姻互動中顯露出來。例如越南雖也遵從儒家三從四德的文化,且不輕言離婚,但是越南公婆卻是不干涉媳婦,而且盡量分開來居住,並且卻認為嫁出去的女兒能拿越多錢回娘家者,代表著嫁得越幸福美滿;而印尼農村則有高達50%的離婚率,孩子分住在不同家庭是很普遍的現象,這些都與台灣文化中的婚姻與家庭觀有部分出入。由此可見,不同的東南亞國家的婚姻與家庭觀仍有些許差異,而我認為若能增進國人與新移民的相互了解,則有助於新移民的適應,以及與家人間的體諒及彼此的關係互動。

   

宗教方面的異同

我是歷史一陳郁婷。
我想比較的是東南亞與台灣的宗教文化相同與相異處。
東南亞與台灣都有佛教和基督教、呈現多元的宗教景觀。在佛教的部分,或多或少都曾受過中國的影響。在十六、十七世紀西方人到亞洲貿易時,同樣都有傳教士東來傳教。對於從外地傳入的宗教信仰,台灣和東南亞都將傳入的宗教與在地的文化傳統作融合,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就相異的部分來說,東南亞地區受到印度宗教信仰影響的程度較大,例如:印尼的宗教建築-婆羅浮屠,我們可以看到鮮明的印度色彩。中南半島是小乘佛教,主要是從印度地區傳入。台灣主要則是大乘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後,經過中國化再傳入台灣,並與道教、民間信仰互相結合。伊斯蘭教在台灣的人數不多,而現在東南亞有著大量伊斯蘭教人口,主要是因為大約在西元1000-1500年間,由阿拉伯商人至東南亞貿易時傳入伊斯蘭教。台灣與東南亞同樣是屬於宗教多元發展的地區,然而,台灣相對於東南亞,較少有宗教衝突的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深入探討的議題。

台灣與東南亞語言的異與同

我是韓文一高郁傑。

  東南亞國家的語言相當多元,隨著不同國家有不同的使用情形,例如:越南使用越南語、泰國使用泰語、緬甸使用緬甸語等;而台灣本身則是使用中文(華語)、台語居多。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東南亞國家有一定數量的華人或是學校教育提倡華語,因此華語也是能通行,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
 
  另外由於殖民的因素,部分東南亞國家亦有少數人使用歐洲語言,如菲律賓中少數人的母語為西班牙文。而英語的使用,或許是因為殖民,亦可能是政府提倡英語教育的原因(使用族群仍偏向年輕族群,與台灣類似)。而台灣,亦有某些年紀稍長的族群因為曾被殖民的緣故,仍會使用日語。

  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于乃明教授曾表示,當前語言學習的趨勢是「韓語」,然而,未來最可能的趨勢會是「越南語」,甚至表示某些企業開出各種條件,願意給付高薪聘請員工,其中一項條件便是必須有越南語專長。由語言的「熱門程度」可以看出世界發展趨勢,因此東南亞地區將不再如過去一般處於弱勢,而是逐漸於世界舞台中崛起。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台灣與東南亞的異與同


台灣與東南亞的政治差異

政治一 陳怡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東南亞國家陸陸續續擺脫了西方的殖民統治,取得了民族獨立,而其中的許多國家也紛紛建立起西方式的民主制度。然而,雖然同樣被稱作是民主制度,東南亞國家的民主政治卻和台灣有著許多差異。

    東南亞國家建立之初,大多數國家面臨內憂外患,宗教、族群等矛盾十分尖銳,相互交織的各種因素隨時可能導致政權顛覆,國家分裂。在這種情況之下,民主代議制度相對顯得軟弱,所以當西方殖民勢力撤出東南亞之後,原本由他們強勢輸入東南亞的西方民主制,便被另一種更契合於當時東南亞社會經濟基礎的威權政治所取代。

    許多東南亞國家的政體從民主競爭型向官僚權威型轉變,最後形成具有其獨特風格的東南亞式官僚權威政體,原本按西方模式所建立起的民主體制,在後來發展的過程中,也都發生了實質性的演變。菲律賓、印尼、緬甸、泰國都曾發生過軍事政變,建立軍人政權;馬來西亞在敦拉薩(Tun Razak)任職第二任總理後,也對英國式的民主制施行了改革,於1974年建立了馬來西亞國民陣線政治模式;新加坡則建立了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的威權主義體制。

    而持續影響著現代東南亞的特殊政治遺產則是強人政治的文化。多數東南亞國家早期都由具有強烈個人魅力的傳奇性領袖來推動政治,其中具權威式領導風格的也不占少數。例如印尼的蘇卡諾(Sukarno)和蘇哈托(Suharto)、新加坡的李光耀、菲律賓的馬可仕(Marcos Ferdinand E.)與馬來西亞的馬哈迪(Mahathir)等等。東南亞各國的政治多是由強人領導,所謂的民主只是種表象,統治者願意建立某種程度的民主規範,但前提是不會動搖掌權者的利益,而且禁止秩序發生突然性的轉變,大多數東南亞國家都有嚴格的安全法規,而政府也能藉此有效壓制改革呼聲。

    我覺得東南亞與台灣在民主政治上的差異,原因除了東南亞的傳統社會背景,還有在長期慣性的趨使下,民眾對於強人領導有著更高的接受度,因此民眾對更加自主的政治模式較不具有高度期待。而我們這組在東南亞地圖作業中找到的新聞自由度地圖,也可以反映出一點東南亞的民主風氣。我覺得目前台灣在政治與媒體言論上都有比大多數東南亞國家更多的自由與空間,這也是我們應該珍惜的。

台灣立報6w(c2}AZ6Uu2M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1887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3798/6/92200806.pdf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圖片吐露的訊息!!


                            人民幣在東南亞"生根開花" !


 
 
10年前,中國人出國必不可少的準備之一就是換外匯。10年後的今天,中國遊客攜帶大量美元現金出行東南亞的現象已不多見。在泰國,隨處可見的ATM機上,大多都貼有銀聯標識,隨時可以取現。商場裏,很多櫃台都接受中國銀聯銀行卡。遍佈曼谷街頭的換錢所也大都接受人民幣,並有明碼標價。曼谷一家有名的連鎖貨幣兌換所還專門開設了人民幣兌換窗口。而新加坡許多換錢所都用百元人民幣的大幅圖像作為招牌。
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學家謝棟銘和記者談到在新加坡使用人民幣的便捷性時説:「我剛經過一家金店,門口貼著招牌稱‘歡迎用人民幣來購買黃金飾品’。新加坡一些商店,特別是金店是可以直接接受人民幣現鈔的,人民幣認可度很高。」
泰國第三大商業銀行開泰銀行執行副總裁、中國業務總部總監陳博文告訴記者:「雖然人民幣兌換業務很多年前就有,但從去年開始我們注意到來泰國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更重視人民幣個人客戶,努力提供更優匯率。」
據中國銀聯官方網站的統計,自2005年銀聯業務在新加坡、泰國等國開通以來,到目前為止,新加坡境內幾乎所有的ATM機均可使用銀聯卡提取新加坡元,有上萬家銀聯特約商戶,包括樟宜機場、主要免稅店、購物中心、品牌專賣店及部分餐館、酒店。在泰國,七大主要商業銀行的數萬台ATM機,不管是否有銀聯標識,都可以使用中國國內銀聯卡提取泰銖。目前,泰國銀聯特約商戶已達數千家,主要有大型百貨店和旅遊團購店。在可受理銀聯卡的ATM機上還都有中文界面。
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2011年3月推出了人民幣業務中心。不久前,泰國當地銀行開泰銀行也開設了3家中文服務分行,用中文為客戶服務。新聞發佈會現場,在《茉莉花》、《瀏陽河》的樂曲聲中,銀行高管們穿上喜慶的中式唐裝與大家交談。有記者問未來該行還會推出多少中文服務分行,陳博文笑答:「泰國很多中學和大學都開設了中文課程,五六年後,等學中文的學生畢業,我們就有更多員工了。」
人民幣交易便捷的背後,是不斷擴大的中泰貿易、投資的支撐,還有大量中國遊客來泰旅遊的支撐。2001年,中泰雙邊貿易額為70.5億美元,2003年中國累計對泰國投資1.51億美元。而這些數據在2011年分別增長至647.4億美元和9.5億美元。此外,前來泰國的中國遊客2001年為80萬餘人次,2011年則突破了176萬人次,今年更是有望達到200萬人次。中國首次超過馬來西亞成為泰國最大的旅遊客源國。
長期關注人民幣業務的謝棟銘表示,人民幣在東南亞10年來發展很快。人民幣的普及程度很廣。從貿易來看,自2009年中國開始推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以來,泰國、越南、寮國、緬甸等國的銀行都積極開展了人民幣業務,業務量增長迅速。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已經成為繼美元、歐元之後,全球第三大信用證發行貨幣,市場佔有率達到4%。值得關注的是,境外人民幣貸款市場也開始起步。在新加坡,一些境外企業開始到本地銀行借貸人民幣。
謝棟銘還特別提到,新加坡是私人銀行中心,很多個人客戶對香港發行的人民幣離岸債券的需求在上升。近期新加坡交易所明確表態,已經為人民幣計價債券交易的清算工作做好了準備。繼香港之後,又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正在孕育中。
 
文章出處:http://www.hellotw.com/qqgl/201209/t20120905_774669.htm